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1)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2)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现有老龄人口是欧洲老龄人口的总和。据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有老龄人口1.3亿,而去年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4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1%。他预计到201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1.6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2%,并将于2015年突破2亿,而到2044年前后甚至将高达4亿。
人口老龄化态势相当严峻,面临诸多复杂挑战。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已经或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与之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严峻,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一是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二是发展速度快。我国在崛起过程中是除日本外的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世界人口大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安排要求更为紧迫。三是存在“长寿不健康”现象,我国老年人平均健康余寿比发达国家低10岁左右;同时,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3.3岁,加之“未富先老”,这使得我国在同等老龄化水平下,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沉重的养老、医疗和照护服务压力。四是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弱势老年人快速增加,养老照料供求缺口巨大。五是发展不均衡。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城镇。区域常住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东部放缓、中西部不断加快的态势,随着中西部青壮年人口向东部流动,这种态势还将进一步加剧。
2010-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将继续攀升,60岁以上老人平均每年约增加800万,各级政府将面临老年人口的养老、医疗及劳动人口下降等矛盾。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目标,是各级政府肩负的重要社会政治任务。
202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亿人)
一、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
1、趋向高龄的劳动人口,社会负担会增加
我国现在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所以每年会有更多的人进入退休养老的状态。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老年群体相当可观。而我国并没有养老资金方面的积累,所以这些“退休”人员的上升的负担会加到“在职人员”,供养系数的增加直接落在了青壮年身上。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劳动人口会上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达到更替后,劳动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青壮年的负担系数会上升。
2、养老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养老制度还并不完善,加之又出现了老龄化,这对我国养老制度是一次挑战,现在在资金上,我们已经处在寅吃卯粮的状态。我国一直提倡社会养老,但是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主要养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特别是在农村,家庭养老体现的尤为突出。在城市,养老的重担压在了企业的身上,即使提高缴费率也难以完成沉重的养老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所以我国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提出了养老金双轨制和延迟退休人口年龄的制度,虽然并没有全部运行,但是在某些地区已经开始试运行了。
3、对社会养老道德的影响
我国的老龄化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就一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启示我们要尊老爱幼,而现在的问题是“尊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早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我国现在的家庭结构是“四二一”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的状态。很多人迫于生计,离乡外出打工,就造成“空巢老人”的状态,在广大偏远地区,更有甚者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这种事件频频发生。
二、人口老龄化解决对策
1、调整我国的人口结构
我国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了,所以应该提高生育率,增加年轻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来应对人口老龄化。但是我国13亿人口已经到来,我国总资本较多,但是人均资本较少。这种情况使我国不能单纯依靠出生率的增加来改变人口结构。而另外一方面生育率和生育结构该不该调整,怎样调整,这都是一个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比如,如果我国要提高生育率,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会出现生育率过快增长的局面;相反,如果我们保持低生育率,那么我国的老龄化局面又会严重。总而言之,我国生育结构的调整必须要兼顾年龄结构的优化。
2、积极开发“银发市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出现了关于老年人的市场,这就是所谓的“银发市场”。老年人是有市场需求的,比如对健康的需求,以及对一些衣食住行等的需求,那么针对于老年人的需求,就会有市场供给,这便形成了老年市场。比如,保健品市场,医疗服务业,敬老院,以及现在的高校培育出来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照顾的专业人才,这都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迅速发展。老龄化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所以要大力发展老年人的市场。
3、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
与总人口相比,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对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对于城镇人口需要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而对于农村人口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方法。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4、要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和经验均表明,疾病和伤残并不是老年期的必然产物,通过努力完全和可以把它们压缩到生命最后的较短时期内,即实现健康的老龄化,这是老年人及其家庭乃至老龄化社会的期望。其中要特别要注意家庭小型化趋势下老年家庭看护照料的供需状况,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措施。
5、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实行性别、职业差异的退休年龄制,与那些预期寿命与我国同水准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普遍较低。从而两种现象不可避免:一是退休人口大量隐性就业;二是退休时工龄越长养老待遇往往也就越优。前一现象使我们无法真实地了解、反映和掌握当前的就业状况;后一现象意味着求学时间越长退休时比同龄人的养老金会更低,这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6、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过渡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高龄老人迅速增加,对于老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医疗方面都需要人来照顾。目前的主要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近年来,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配阶段,这些独生子女一方面要承受社会的残酷竞争,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四二一”结构下的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这种压力难以承受。所以,政府要积极引导由家庭式的养老向社会式养老过渡。在养老机构上,我国现存的养老机构全是政府融资建设的,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我们应该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实现由个人、企业、社会、政府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三、养老产业
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进入老龄化社会20年来,老年人口数已从1.31亿升至2.49亿。
2010-203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老年人比重预测
2010-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潜在规模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投资窗口期,伴随养老意识普及,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但经过前阶段高速发展,未来养老产业规模仍将扩大,但增速趋于平稳。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5万亿元,到2024年预计将突破10万亿元。
2019-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为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需求,养老服务产业涉足领域不断扩大。尽管如此,康养产业的供给仍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到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需求规模及预测
智慧养老平台已成养老流行趋势,智慧养老平台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呼叫、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信息技术,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大幅度帮助养老机构提升管理效率,并且涵盖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等多种养老形式,让老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智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