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老年健康服务酝酿新蓝海

撰写时间:

2019-11-15

作者:

admin

 

15737855524895.png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关于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

  在总体要求方面,《意见》明确了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到2022年,老年健康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为保证主要目标任务的落实,《意见》提出了三项具体量化工作指标。一是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二是到2022年,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三是到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

  据记者了解,按照老年人健康特点和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意见》围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6个环节,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此外,《意见》还提出6项保障措施,包括强化标准建设、政策支持、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信息支撑和组织保障。

  其中,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意见》提出,各地要积极出台实施扶持政策,在土地供应、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予以支持和倾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等。加大对贫困地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实现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等化。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并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衔接。研究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推动形成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养老话题从来都是舆论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这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到来不无关系。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但据研究,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人口迅速出现老龄化特征,加上“421”家庭结构的普遍性,政策层面提出国家“9073”工程,即90%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3%的老年人通过机构养老予以保障。

  可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将共同构成我国未来应对老龄化养老需求的基本格局。这其中,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早已让原本清晰的边界有所融合,因此,政策着力点向此转向值得肯定。与此同时,一旦带有统一功能、标识和名称的社区一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得以成形,在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底层衔接问题的同时,也将和街道一级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完成对接,实现基层居家养老政策的全面对接。

  剩下的问题焦点,自然还是落在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上来。《意见》明确了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到2022年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即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如此比例和构成无疑让各界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吃下了定心丸。

  在记者看来,解决当前供需错位的关键举措,还应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共同合力,方能真正改变错位现象,理顺供需机制。不难想象,养老服务市场向社会资本抛出的橄榄枝在社会投资人眼中就是无限的商业蓝海。其中,未来的医疗服务市场应该与养老服务市场高度整合,如此,才能应对日益巨大的养老及就医需求。

  当然,这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涉及,确保在遵循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让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收敛其逐利本性,将短视目光瞄准长远。毕竟,应对老龄化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它更需要可持续的资本运营,在确保提供应有服务的前提下,获得长期可持续的行业利润。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上一篇 | 下一篇